close
我以前曾經想導入一個機制
當程式開發完成後,會發佈經過不同的環境進行測試
也就是程式會有以下環境:
開發環境(DEV)
內部人員測試(SIT)
使用者測試(UAT)
正式環境(PROUCT)
 
這是參考以前工作時遇到的作法(別人的環境還更多)
理論上這是別人有在用,而且用得很順的
但是我導入結果卻失敗了
 
我當初的主張是要等測試人員都測過沒發現Bug後,再進下一個階段
但這件事情後來卡住了
1.有個豬一般的隊友
這位隊友碰的東西比較核心,他也不想別人碰
他的品質是改A壞B的可能性非常之高(超過50%)
所以進度就一直卡在SIT
2.業務主管非常需要一個版本可以拿去給客戶展示,最後就是要硬上正式
那位隊友是個瓶頸,但因為種種原因就是仍然留著放他亂搞,最後流程變成了這樣...
開發環境
測試環境
正式環境(較偏外部的使用者也使用此環境測試)
 
結果就是正式環境的資料也有些亂,有時也會出問題
反正...更上頭的意思也沒辦法,只能隨上頭搞了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omwangkni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